《猫耳》
文/莫谨滔
倘若在它身后,没有眼睛如此之多,
那么,生前的它,也许可以撇开
一切拘束和沮丧。
败坏人心的永远是作为凶煞的
坏趣味,以及支配着它的恐惧心;
要记住,真的圣光总是,你并未看见,
因为它相似于完成了一半之物;
唯有一种力量能够相抗衡:
猫耳里的声音。
1
“开始吧,青年”,直立的猫,透过
你固定不变的耳廓,去接受
事物此起彼伏的声波。
但是要倾听,必须没有任何成见,
在你澄澈的头脑里声响如其本然。
一只猫耳向夜晚展开,如紫眼睛睁开,
在月光未能到达的角落,叮叮当当,
夜晚的声音灼热如身上的黑披风。
一种声音,始料未及,与视线无关,
是完全更新以后的诗学,
用于教导耳朵如何——压制眼睛,
以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那巨大声波。
2
它与眼睛总是成对出现,
这是它的宿命,在昼与夜皆发生。
曾经有过一次逃避,有过一个人
具体而出奇地高大,拒绝
眼与耳同时分配到他的水脸颊上。
但逃避意味着拒绝生存,
对于诗人,不亚于一场屠杀。
他的目光如炬,却缺乏血色,直到最后,
直到他终于认命,一根刺被猛地拔除,
一种清新感笼罩着他的大脑,
甚或不止是大脑,而是周身
乃至脚下的土地,被人工呼吸洗刷干净。
3
是否有能动摇猫耳的机器?
破除偏见后的倾听对象,
更易接受还是模糊不清?
猫耳借风力扪心自问。
姿色非凡的夜玫瑰
对着延绵不绝的街区耳语,
一滴不漏地被猫耳捕捉,
缩小为记忆而得以保存。
这没有什么,夜是夜而玫瑰不变,
玫瑰重复着发自肺腑的声音,
是一个朋友,你熟悉却不彻底了解,
除了他面无表情的叙说向着你解读他。
4
庸人自扰之,身为成语,
要揭露一片岛屿的现实。
在说出这个词时我最好地
感受我自己,并不高深,
一切都明了因为一切都愚钝。
这段交响要这般开始么?
从一次自我SEO总监微信聊天机器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gistics-info.com/bsmxg/bsmxg/9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