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姐
我家有五口人:父母、姐姐、哥哥、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只有三间土屋、数亩农田。由于家境贫寒,零食、课外书、玩具都是我们不敢奢望的事,在城市里上学穿得比别人差、吃的比别人差,还不像城市的孩子眼界开阔、学过各种课外班的特长。但是,我的家人却总是在逆境中积极乐观,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
我家老屋是老式的土坯房,墙壁都是碱土和着麦秸抹的,屋子内壁刷一层细泥,再刷一层白灰。然而从我有记忆的时候,墙壁就是土的,白灰早就掉没了,细泥也剥落得点点斑斑,要想防止灰尘,全靠糊墙纸。我家的糊墙纸比较有特色,一是满墙的奖状,其次就是父亲的字。
父亲不抽烟,不打牌,没农活的时候,就拿旧报纸写毛笔字。墨汁在砚台里一遍一遍地掺水,直到颜色特别淡了,字干了以后还可以在原来的字上再写一遍。日子久了,我和哥哥姐姐都跟父亲学到了一些皮毛。
有一年,父亲从天津带回来很多大张的纸,纸质发脆发灰,表面能看出草叶等造纸原料的样子,有很多破损和褶皱,掺了水的墨汁很容易晕开,如果字写得小一点,笔画都洇成一团。后来我才知道,那些纸是玻璃包装间隔纸,玻璃使用时,包装拆下来,原来的纸就没用了。尽管是这样的废纸,但至少比旧报纸好多了,这更加激发了家人写字的热情。
父亲喜欢写毛主席诗词,墙上贴有一幅父亲写的《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句子从小印在我心里。我们三个也写,姐姐沉静耐心,比我和哥哥写得好。姐姐写的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我并不懂词是什么意思,但也看懂了“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哥哥写字比不上姐姐,就在画画上另辟蹊径,哥哥画的第一幅画是按照扑克牌的大王临摹的一幅挂历纸大小的仕女图,后来哥哥每年都为家里画一幅年画。
一年年过去,老屋在风雨中飘摇,雨水裹挟着泥土顺着窗缝、瓦筒流进来,把墙上的字画涂鸦冲得一条又一条。有一年,父亲在墙上贴了一首长诗,足有四五米,从墙的这头贴到那头。诗序是“春节之际,顺炕而立,仰望寒舍,欣然命笔”。诗中写道:“茅屋草舍真陋简,灰飞土落掉泥片,初入其门宾朋客,难免受惊心胆颤。沦落此景有何缘?只因儿女把书念,三双小手同时举,你要现金他要钱……今日全家得团圆,共贺佳节庆新年,莫忘父母一片情,壮志凌云冲九天。顶天立地男子汉,泰山压顶腰不弯。何日春天复来到,迎来春色花满山。”一家人在这简朴的诗句砥砺下,笑对生活的艰辛。
过年时,家家户户贴对联,我家的对联和福字都不是买的,而是自己写。一开始只有父亲写,内容大多是“三阳开泰、金猴献瑞”之类的吉祥话,后来我们长大些了,舞文弄墨搞怪逞能无所不有,父亲就管不住了,家里的春联越来越不按套路出牌。
有一年,幽默诙谐的哥哥在大门上贴的是“不偷不抢不坑不骗踏踏实实过日子,敢想敢干敢打敢拼潇潇洒洒度人生”。在驴棚上贴了一副“脸长貌虽丑,身大力不亏”,横批是“能吃能干”。我家养了一只懒惰的波斯猫,哥哥在猫窝上贴的对联是“蓝眼睛白皮肤貌似天仙,短耳朵长胡子胆小如鼠”,横批是“老鼠之友”。
随着姐姐哥哥相继毕业工作,家里的景况逐渐好转,年,一家人终于告别破旧的老屋,搬进了新房。此时的我,已经摆脱了生活的焦虑,有了一份享受人生的淡定与从容。那一年的春联是我撰词,父亲执笔:“草堂新成方寸中自有天地,桃符又换谈笑间即是人生。”
接下来的日子,虽然仍是离不开坎坎坷坷,但家里的春联却一直带着独有的乐观情绪。比如有一年父亲在天津帮人看管工地,一家人凑到天津的工棚里过年,父亲买了红纸、鞭炮,把气氛搞得比家里还喜庆。工地的铁门上写的是:“壮志贮胸怀行遍四海,真情在心中春满人间。”横批:“天下为家。”
还有一年,父亲哥哥都因特殊原因不能在家过三十,姐姐又在婆家,只有我和母亲守岁。我为了让母亲高兴,极力让家里像往常过节一样。我生平第一次执笔写对联,跟母亲踩着梯子贴了半天才贴上:“乾元掌四时异地共享团圆日,厚土载万物和风吹送满园春。”
年春节,父亲满六十岁,姐姐的家庭和睦幸福,哥哥娶了媳妇,我也找到了一份可以落户北京的工作,父亲说,这是他过得最舒心的一年。这一年,父亲写的春联是全家一起想的:“锣鼓阵阵笑看半生风雨初见晴,爆竹声声喜迎一轮甲子再逢春。”
连一向对文字不感冒的母亲都贡献了一个横批——
明天会更好。
十一姐啦叨儿:建议跟上篇一起读~戳以下链接直达~
我们家的“艺术细菌”(上篇)
赞赏
人赞赏
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能治好了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gistics-info.com/bsmxg/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