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猫

画貓名品集锦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种有五谷,饲有六畜。猫虽不在古人所谓的「六畜」之列,然而距今近大约三千年前,成书于孔子时代的礼记,却记载着每年岁末天子必备牲礼迎猫祭祀,以答谢猫咪们捕食田鼠,保护农产作物的例行公事。上古中国的人们虽然不像古埃及人一样赋予猫神性,但是因为猫儿们能捉老鼠护榖有功,每年都接受专门仪式答谢的猫咪,地位确实比其他的家禽家畜略略高出一点。

早先,猫之所以会在人类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乃是根源于猫儿们擅长捕鼠的实用价值。传说公元一世纪时,东汉(25-)明帝刘庄(58-76在位)笃信佛教,为保护中国史上翻译的第一部佛经《四十二章经》免于鼠囓,不惜远道自印度迎猫来白马寺。宋代(-)文人黄庭坚(-)、陆游(-)、罗大经(南宋人,生卒年不详)等也因为养猫以杜绝鼠患肆虐,留有咏猫诗文传世。

除了以猫制鼠的物质层面,温柔轻巧、善解人意又爱干净的猫咪也是很受女性喜爱的闺中宠物。文献记载后唐(-)时的琼花公主养了两只猫儿,一只白毛、嘴巴有毛纹形状如花,取名「衔蝉奴」;另一只黑色而白尾,名叫「昆仑妲己」。明代(-)章回小说《金瓶梅》女主角之一潘金莲的房中,也养了一只名叫「雪狮子」,会衔汗巾、拾扇子,一叫就来的机伶猫儿。南宋(-)权臣秦桧的孙女崇国夫人的爱猫走失,甚至劳师动众的在京畿各处大肆发起搜索活动。

俗语说狗来富,猫来贵。「猫」谐音「耄」,因此而具有祈求长寿的吉祥寓意,成为入画的好题材。画史记载,如唐代的卢弁(生卒年不详)、刁光胤(10世纪),宋代的李迪(12世纪)、祁序(生卒年不详)、靳青(生卒年不详)、何尊师(9-10世纪)、王凝(11世纪)、李霭之(生卒年不详),明代的李孔修(-)、陶成(15世纪),清代的阿尔稗(约17-18世纪)、沈振麟(18世纪中-19世纪后半)等等都是著名的画猫名家。

猫除了常与蝶共幅,谐音「耄耋」以期长寿之外,本次展出画家皇帝明宣宗(-)的作品《壶中富贵》以及不知名宋代画家所绘的《富贵花狸》等两件画作,即以猫谐音为耄,祝颂长寿,并以牡丹隐寓富贵﹔而宋代花鸟画名易元吉(11世纪)的《猴猫图》则以与封「侯」同音的猴,与猫现身于同一画中。

在吉祥意涵以外,猫咪顽皮可爱的形象、好奇机敏的性格、捉雀捕鼠玩弄虫蚁的习性,还有猫儿们因为对于犬类或其他动物充满防卫心,而造成双方尔虞我诈,紧张有趣的互动模式等等,都是深受画家喜爱的题材。

本次所选出的二十幅与猫有关的展品中,画猫咪与其他动物互动的,除了易元吉《猴猫图》里面那两只运气不好,着了恶作剧泼猴道儿的小猫,还有画猫儿与狗狭路

相逢相持不下的《宋李迪秋葵山石》、与以猫儿捕捉鸟雀为食作为画题的《元王渊画花卉》等图。以描绘猫咪调皮捣蛋,扑蝶捕鼠戏玩虫蚁为题的无款宋人与商喜(约活动于15世纪)两幅《戏猫图》,都被处理得活泼热闹,生气盎然。

在古代猫书《相猫经》中,谈论猫儿的毛色,以纯色为上,其中以色泽如金的纯黄第一,似银的纯白第二,像铁的纯黑第三。不过大概画家为求变化,入画的猫儿们,却多半是花猫。无论黑黄白,《相猫经》中以「四时好」这样的讨喜名号,称呼那些从头到尾色泽始终一致的纯色猫咪。而其他花猫的品目,在《相猫经》也有各自的专门称呼,例如﹕《宋李迪秋葵山石》那只黑黄白三色的小花猫,因为毛色神似玳瑁黑黄透亮的不规则斑纹,称为「玳瑁斑」﹔全身纯白,却独独拖着一条黑色尾巴的,如《明仇英汉宫春晓》那只懒洋洋躺在凳上的猫儿,取其象形联想,叫做「雪里拖枪」﹔如果黑尾白猫的头上比「雪里拖枪」多了一块斑点,像《周文矩仕女图》内陪主人读书的猫儿,那么「雪」里面除了像枪的黑尾巴,还多了一块像盖了军印的斑点,这种花色就叫做「拖枪挂印」的「将军猫」了。同样的象形原则,像《富贵花狸》一样白腹黑背的花猫,名唤「乌云盖雪」﹔而《宋李迪狸奴小影》画中小猫黄背白腹的花样,则叫做「金被银床」等等。

单纯以猫的形象作为描绘的主题,历代名家笔下的猫儿各有千变万化的形态风貌。在各幅忠实呈现猫儿外表的写实作品当中,偶有以神取胜不求形似的逸品出现。本次选件之内,最为与众不同的画作,当属《沈周写生》册页里面,六十八岁的文人老画家沈周(-

),别出心裁以无比诙谐的水墨写意手法,画出的那只盘卷于画幅当中,猛然一看形同保龄球的古灵精怪灰黑虎班猫。

此外,不是主角,在画家笔下仅为点景陪衬之用的猫咪,像《宋人冬日婴戏图》里面举爪扑旗,陪着姐弟二人戏耍的黑白乳猫,以及《元人画同胞一气图》中那只被包子引得馋涎欲滴的贪吃小花猫,也发挥了使整幅作品妙趣横生的画龙点睛之效。

宋龚开钟进士移居图

龚开(-),江苏淮阴人。他最喜爱画鬼怪钟馗,风格奇特,可惜存世作品很少。本幅虽然旧传是龚开的作品,但是风格并不相同,很可能是明代以后画家假托他的名字所画的。本卷描写钟馗骑着梅花鹿,率领各种形容古怪的大鬼小鬼拉车挑担送妹出嫁的场景,嫁妆中很多具有吉祥意义的物品,比方元宝、魁星、蝙蝠、风灯等等,情节非常热闹有趣。队伍后方由两鬼合挑桌案上,蹲着一只被绳子栓在抽屉把手上的黑鼻黑尾大白猫,虎视眈眈的瞪着担子后方的鬼,想来亦在陪嫁的嫁妆之中。

五代南唐周文矩仕女图

这只陪着女主人在梧桐树荫下读书的猫儿,整张脸从左耳到右耳几乎长了一整圈雄狮似的长毛,这可能就是古代传说中来自西洋的名种「狮猫」了。画家以细线勾画毛顺走向,彰显伴读猫咪背上长毛对半中分的整齐,并以白粉涂敷背脊后腿关节处以营造身躯实体感,猫眼黄色部分由淡渐浓的渲染方式成功表达了球面反光的立体,天光下缩成线状的猫瞳以粗细深浅不一,表现侧目斜视的样态。俗称猫咪这种全身皆白,尾巴纯黑或纯黄,头上一团同色斑点的花样作「挂印拖枪」,又名「鞭打绣球」。周文矩(公元十世纪),所作人物,线条率皆细劲曲折,圆润流畅,间作颤动之势,飘逸自若,尤工人物仕女。图中并无名款,观其衣纹,转折刚健,与文矩风格相去甚远,当属后世收藏者擅自附名。

宋人冬日婴戏图

本幅画梅花、山茶,杂以兰花、竹子。两个像是姐弟的小朋友在花下游戏:姊姊手持一面彩色小旗子,弟弟则拿着一支用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逗引小猫。小猫虽与两人隔有一段距离,可是眼瞳望向姐弟俩手里的玩具,举爪欲扑。不知道是不是好玩的玩具引得猫咪野性大发,弟弟看起来有点害怕的躲在姊姊身后。这幅画的笔墨和故宫所藏的另一幅作品《宋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很相似,山石的皴法,孩童的开脸,衣纹的描法,都很神似,尺寸大小也相仿。很可能这两幅画是同一人的作品,也可能原来是四景屏风中的冬景。

宋人戏猫图

本幅传为宋人所画,在庭园一角嬉戏的大小猫咪一共八只。画栏围绕,锦障高下相连,使园中彷佛别有洞天。群猫嬉戏于湖石、竹丛、桃树、牡丹之间,或静或动,生态盎然。画家观察入微,以瞳孔缩成线状的猫眼,点出了这场猫戏的时序,应该是日光强烈的日间。

元人画同胞一气图

堂前立起了屏风,孩童三人围炉打算热包子来吃,一人在旁玩耍,看这群小朋友头戴皮帽,身穿厚袄的衣服装束,当时应是冬日光景。炉上的包子冒出热气,象征「同胞一气」之意。包子的香味把猫咪也引来了,仰头等在炉边的小花猫,一脸好希望旁边哪位小朋友能够分一点包子给牠尝尝的样子。

明宣宗花下狸奴图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擅长书画,此图描绘两只在文石、野菊下面舔爪歇息的猫儿。画家先填染底色,再钩染斑纹并画出猫毛。太湖石先以笔勾勒轮廓,再以干笔皴擦石面,画菊则以细笔勾勒敷彩。此幅画猫颇有追仿宣和画院画家李迪的风貌,具有清新优雅的气息。

宋人富贵花狸

一只黑白花的猫儿伏在牡丹花丛下,颈后露着短短两截红色的缎带,加上身后那条长毛整整齐齐呈并行线的猫尾巴,显示这只猫咪有专人梳理打扮,被照顾得很好。唯一的美中不足,可能是被绳子栓在石铃上,行动不得自由吧。从本幅沉稳厚重的着色、充满细节与变化,立体感十足的写生技巧推断,应是十一世纪左右北宋宫廷画家所画的作品。

宋易元吉猴猫图

此画传为北宋画猿名家易元吉所作,充分表现了动物互动的神态趣味。一只顽性大发的猴子突然一把抱起经过身边的小猫,另外一只吓了一跳的猫儿在闪避之际,回头对着猴子怒目吼叫,好像想要救牠的同伴。而猴子根本不管怀里的猫咪愿意不愿意,旁边的猫咪抗议不抗议,看他那歪着脑袋逍遥自在的神气样子,好像对自己这场恶作剧得意极了。图中动物的毫毛都以细线一笔一笔画成后晕染上色,营造有层次而又毛茸茸的质感。这两只小猫颈系红色丝带的打扮,和《富贵花狸》和《冬日婴戏》两画类似,应该是宋代富贵人家饲养宠物的习尚。

明陶成狸奴芳草

长卷上一共画着二十四只大大小小花色不同的长毛波斯猫,在草地上各自戏耍休憩。画中好几只大猫身边都有小猫依偎,这群阵容浩大的猫咪们可能包含了好几个猫家庭的成员。画卷中段一大两小三只黄色虎纹猫头前尾后的空中,还飞舞着好几只蝴蝶---猫、蝶与长寿的同义辞「耄耋」谐音,具有祝人长寿的吉祥意涵。

明仇英汉宫春晓(局部)

爱干净又不吵闹的猫咪是很受闺中女性喜爱的宠物,很多仕女图中都常伴随着猫儿的身影。本卷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代宫廷为题,描绘后宫佳丽百态,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画卷中段部分,描绘众宫人在堂前歌舞吹弹的热闹场景,平日在深宫陪伴主人的猫儿正好得空,懒洋洋的蜷卧在宫阙后方厅堂的鼓形凳上。

明沈周写生

沈周(-),江苏长洲人。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能诗文,工书法,又善山水。并兼工墨画花果、翎毛等。本幅是沈周六十八岁时所作十六幅动植物写生中的猫。不知道画家作画的那天是不是很冷,画中的猫咪缩成球状卷成一团,两颗在灰黑毛皮衬托下显得特别明亮的眼睛,却还是警觉的瞪圆了斜斜的瞄着四周的环境变化。猫的身体柔软度极好,可以做出很多类似瑜珈的高难度动作,这幅构图别出心裁的作品便是根据猫儿的此项「特技」而画出的。

宋李迪秋葵山石

一只黄黑白三色的花猫和小黑狗在彩蝶飞舞,秋葵盛开的庭园一角相持不下。受惊跳上湖石居高临下的猫咪弓背竖尾,瞪眼露齿,这场令人紧张的猫狗对峙后来到底怎么了?画家卖了个关子,留给大家自己去猜想了。本幅为「宋人集绘」册的其中一开。用笔细致而佳趣活现,染绘皆极清奇婉丽。画幅右下石间有活动于公元十二世纪的名画家「李迪」之款,但是笔调风貌已晚,可能是后人仿作。

宋李迪狸奴小影

古人称猫为「狸奴」,深受文人雅士所钟爱,也是历代画家喜好描绘的题材之一。本幅选自「宋元名绘」册第十幅。这只黄白相间的小猫似乎突然受到前方的不明惊扰,瞠目举足,状欲退缩。样子十分敏捷可爱。画家不厌其烦的一笔笔画出小猫全身纤细的毫毛,并在小猫胸前用粗笔染以白粉,做出长毛结缕的立体视觉效果。染绘斑纹亦颇具功夫。画幅右上角有「甲午岁李迪笔」之款,其下方则有块长方形之接痕,该处或原有款印,被割去而重新填补者。

宋无款狸奴

一只白底夹杂灰褐斑纹的小猫在画中回头张望。画家用淡墨晕染头、耳、颊、上唇、背毛、尾巴及后脚跟;以白粉浅绛点出面部表情及四肢动态;再用浓墨画出身上的斑纹。猫的眼瞳用淡、中、浓三种墨色,表现猫眼随光影闪烁的特性。画家笔触写实细微,根根分明的画出猫毛,呈梅花形按在地上的小爪看起来也很柔软可爱。据说后唐时代的琼花公主也有一只像这样嘴上有花斑的猫咪,因为样子看起来很像嘴里衔着一只知了,所以命名为「衔蝉奴」,因此后来的诗人也以「衔蝉」作为猫的别称。

元王渊花卉(卷首)

元王渊花卉(卷中)

元王渊花卉(卷末)

在和人类共同生活以前,野外的猫咪一直都是灵巧敏捷的猎手。本幅卷首的猫儿嘴里叼着一只刚刚捕获的鸟雀,卷末的猫儿则好像饱餐鸟肉,睡在在一片鸟羽狼籍前面。中间的三只猫咪,黑尾巴的白猫压低前身,仰头竖尾预备蓄势扑跃﹔中间一只躺在地上,爪口并用的拉着小灌木垂下的枝条玩耍﹔身上有虎纹的那只,舔着爪子在整理仪容,表现了猫咪爱干净的天性。本卷同时集绘了猫儿的野性、机敏、顽皮、整洁与慵懒于一画之中。

元人画听琴图

古代文人常为了保护书籍免于鼠害而养猫。本幅属白描墨画,写高桐荫竹,曲槛临池的庭园中,一名文人据床抚几弹琴,其他三位文士围坐倾听,另有僮仆四人,或侍立,或添香,或碾茶,或煮酒。画面一角,两只不改其顽皮天性的猫儿却忍不住在一片抒情气氛中绕着篓子跳上跳下的比画了起来,为安详恬雅的画面添加了几许热闹活泼。明清时期有较广泛的陈设家具概念,此图反映上层社会的宅院,排场非常讲究。从图中所绘家具形式来看,此图应绘于明代晚期。

明商喜戏猫图

树荫下,一大群蚂蚁正忙着搬家,不巧遇上两只来捣蛋的顽皮猫,兴致勃勃的探爪拨弄蚂蚁扛出来的蟋蟀、蝴蝶、蝼蛄、蜜蜂等各色家当,把原本整齐的蚂蚁大队搞得阵脚大乱。看这一黑一黄两张眉飞色舞,好像玩得不亦乐乎的猫脸,十分传神的表现了猫咪恶作剧的促狭淘气。

明宣宗壶中富贵图

根据题跋,这幅画是明宣宗画来赏赐大臣杨士奇的,画中猫咪好奇的仰望头顶上插着牡丹花的悬吊铜壶,好像正在打算要跳上去看个明白。猫谐音为耄,祝颂长寿,并以牡丹寓富贵。画猫用笔精细,纤毫毕至。铜壶花器虚悬,置花三朵,中间绿叶渐层而上,盖过壶把,极富轻盈之趣。

清沈振麟猫竹

擅画人物、山水的清代宫廷画家沈振麟,曾获慈禧太后赏赐「御笔传神妙手」的扁额。图中三只暹罗猫,大猫蹲在竹丛旁的湖石高处,望着下面草地上黄、白各一的两只小猫相扑戏耍。白色小猫一爪上翻,好像正要对一旁的小黄猫出招。三只猫儿都挂着串有大红穗子和金色铃铛的项圈,风格写实,神情栩栩如生。

长按长按下方的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价格高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gistics-info.com/bsmxg/9190.html


当前时间: